当前位置:首页 > 傲世皇朝平台6 > 正文

傲世皇朝平台-墨家思想成为绝学的原因

摘要: 墨子在吸收儒家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但到了汉代墨家却走向了绝学 为何说是汉代?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是一种很先进的儒学思想。摒...

墨子在吸收儒家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但到了汉代墨家却走向了绝学

为何说是汉代?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是一种很先进的儒学思想。摒弃了孔子克己复礼的复古主义,将儒学和天道结合起来,却还没有走到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闭主义,提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暗含限制君权的思想。

墨子的问题在于走极端,墨家的兼爱非攻是很好的思想,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以准军事化的手段进行,这就好比摩尼教或者说明教的教义一样,打着大光明的旗号,实际干的是恐怖主义的事。行事不择手段不辨是非,更看不清天下大势。事实上整个百家都有这个问题,看不清当前社会纷乱背后的经济秩序的重建,一味以道德来约束社会秩序,这自然是行不通的。只有法家走法律,走刑罚,以国家机器强制维护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导致了大一统的必要和必须。这也是董仲舒在汉代吸取教训,改革儒家最重要的革新点。

讲到儒学走入绝路,主要责任人是朱熹和二程。这两个人属于典型的空谈理想主义,主张把所有可能导致变化的东西一禁了事。这个法子实际在宋明两朝都不受欢迎,官僚体系需要从变化中获取利益,但却在元清两朝大受追捧,雍正反腐实际是打掉了最后一个可能产生变革的方面,随着税收全面中央化,腐败尤地方转入中央,而地方丧失最后的自主权而无力应对任何可能的变化,帝国的体系变得官僚化和僵化。

以人为本的墨家思想为何几乎成绝学

因为他的学说太多缺陷,并不能指导人类更好的生存。

生存是泛指,可以远到未来近到眼前,可以小到如何去

获得食物,可以大到是否可以抚慰我们贫瘠的心灵。

墨家学派从显学到绝学,为何秦汉之后墨家学派迅速衰落?

墨家学派从显学到绝学,秦汉之后墨家学派迅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墨家主张的思想与封建君主们提倡的思想很多都有强烈的冲突。

一、墨家推崇的“兼爱”理论。

墨家作为诸子百家中十分重要的学派理论,它在早期的影响力可以与儒家相并列。“兼爱”指的是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们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应该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理念虽然十分理想,但是人性是变化的,不是通过一些约定就可以轻易改变的。更何况当时是奴隶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初期,阶级观念早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所以“兼爱”始终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不会有什么实操性。

二、“非攻”的思想具有一种防御性。

“非攻”表示了墨家的一个对外的习惯和态度。墨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派,不如说他们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纪律十分严明,而且长时期的重点都在对外的一个防御方面。可以推理出,如果外界出现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团体,墨家的强大组织能力是不会被对方轻易击退的。墨家的组成人员大多都是一些社会下层的人们,所以大家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对新到来的封建君主们是不会具有妥协性的,所以会导致他们的最终衰落。

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墨家的阶级组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秦汉时期社会主要的“发声”阶级早已经变成了新兴的封建阶级。而墨家成员中大多数组成都是底层的人们,这种情况根本不会有表达自己的声音的机会,还会受到各个上层阶级的压榨和打压。面对一系列的挫折,组织基础竹简被瓦解,所以秦汉之后墨家学派逐渐衰落最后消失。

从兼爱本身来看为什么墨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绝学?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诸子百家的很多学派相继消亡,根本原因是因为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而墨家“没有等差的爱”,主张爱没有等级,与帝王喜欢的君臣伦理等级显然是相悖的,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主张,自然不会去推广。

在其他朝代同样是如此,任何学术或者主张,君王会优先选择对巩固统治有利的。

汉代以后为什么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

墨家的批评都缺乏精密的逻辑,而且是在蓄意混淆概念,把“有可能”说成“一定”,把狭义的“知识”扩张为广义的“真理”,难怪战国后期分析基本概念的名家一兴起,墨家就完蛋了。

墨家的衰亡是因为名家的兴起吗?我知道的是因为专制主义的发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名家和墨家等学派成为绝学。

发表评论